政策咨询
政策解读
一、创新平台建设
利用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建设现代重点产品研发及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以及基础材料和工艺开发创新基地。
建立机械装备绿色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重点开展智能数控机床相关技术研究、“4C”集成、机器通信通用标准和“人-机-物”接口技术,建立满足智能技术需要的元器件规范。
二、智能制造
推进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制造流程管理、动能管理、人员管理诸方面,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灵活的规模化生产,有效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三、工业强基
(一)机械基础件
1.液压系统。
2.泵阀元器件。
3.密封元器件。
4.气动元器件。
5.轴承。
6. 齿轮及传动。
7. 紧固件。
8. 模具。
(二)基础材料
1.基础密封材料。
2.复合材料。
3.新型焊接材料。
4.超硬刀具材料。
5.其它基础材料。
(三)基础技术服务平台
完善工程机械高端液压元件和系统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机器人变速器、柴油机喷油嘴、特种精密齿轮等基础关键零件热处理工艺研发服务平台。
四、绿色制造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再制造表面工程、疲劳检测与剩余寿命评估、增材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工艺,开发自动化高效解体、零部件绿色清洗、再制造产品服役寿命评估、基于监测诊断的个性化设计和在役再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
五、高端装备
开发一批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密切相关的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六、产品质量提升
(一)农业机械
1. 农用整机。
2. 关键零部件。
(二)文化办公与印刷装备
办公电子产品。
印刷设备器材。
其他设备和器材。
(三)石油化工及通用机械
1. 成套设备。
2. 核心配套设备。
(四)高档数控机床
1. 整机产品。
2. 功能部件。
3. 刀具、磨料磨具。
(五)电工电器
额定推力240N/300N的三相扁平型直线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加速系统。三相双边永磁同步高速高精度直线电机。三相扁平型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电力电缆连接件和GIL产品。磁悬浮电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高压电缆成套技术及电缆附件。
(六)先进轨道交通
1. 零部件。
2. 控制系统及整机。
(七)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6吨到23.5吨级的小、中型液压挖掘机用高压柱塞泵、液压马达和液压多路阀等挖掘机关键液压元件。针对13吨级及以上液压挖掘机的智能液压系统。
(八)仪器仪表
1. 控制系统。
2. 测量仪表。
3. 传感器。
4. 科学仪器。
(九)内燃机
1. 车用内燃机。
2. 柴油机和汽油机。
3. 关键零部件。
4. 测试技术及设备。
(十)矿山机械
新型露天矿开采成套装备与智能控制系统。深井、超深井大型提升装备与智能控制系统,保安型井下智能供液系统,露天矿自卸车等设备关键部件,大型粉磨设备及工艺系统。自磨机、球磨机粉磨效率控制系统。松散物料成型设备,压球机、团矿机,海上风电施工设备。
(十一)装备制造新材料
1.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材料。
2.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
七、服务型制造
(一)设计服务
开展工业设计服务;鼓励工艺装备创新设计,推进工艺装备由通用向专用、由单机向连线、由机械化向自动化的持续升级。
(二)定制化服务
开展定制化服务,培育定制化服务模式。
(三)供应链管理
发展供应链管理专业化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四)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
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五)服务外包
推动服务外包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能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广泛采用服务外包。
(六)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从需求分析到淘汰报废或回收再处置的产品全部生命历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发展专业化服务体系。
(七)系统解决方案
面向能源、通信、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引导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集成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总集成总承包加快发展。开展设施建设、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专业维修等领域的总集成总承包。
(八)信息增值服务
鼓励企业利用软件和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增值服务。针对客户特定需求,研发设计具备个性设定和动态更新功能的产品。在重大技术装备、特种设备和日用消费品领域,开展在线支持和数字内容增值服务。支持企业采购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的信息增值服务。
(九)金融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探索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金融机构创新应收账款融资、存货和仓单等动产融资模式,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SCF)业务。鼓励制造业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设,助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十)重点行业领域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
建立重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示范平台,建立重点行业加工配送中心、零部件配套加工中心、培训服务中心、研发创意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及售后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